千里黄河一壶水出自
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并不是出自诗歌,是一句俗语,用来感叹壶口瀑布景色壮阔,作者未知。
黄河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黄河壶口瀑布,镶嵌在九曲黄河的一颗璀璨明珠,以其“激流澎湃,浊浪翻滚,水沫飞溅,烟雾迷濛,狂涛怒吼,振聋发聩”的磅礴气势,名列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。为世界上最大、最壮观的黄金色泽瀑布。
千里黄河一壶收全诗
1、"千里黄河一壶收"并非古诗原句,而是现代人对黄河壶口瀑布壮观景象的生动概括,这句描述最早出自民间,后来被许多游记、解说词引用,逐渐成为形容壶口瀑布的标志性语言,它巧妙地将黄河奔涌千里的气势与壶口"收束成瀑"的地理特征结合,画面感极强。
2、壶口瀑布是这句诗的现实注解,黄河从青海发源后奔流5464公里,至晋陕大峡谷骤然收束,300米宽的河面突然缩成50米,形成落差30米的瀑布群,正如诗句所言,仿佛天地间真有"一壶"收纳了万里黄河的磅礴之力,轰鸣声如万马齐喑,水雾腾空形成"晴空洒雨"奇观。
3、诗句灵感可能源自李白名篇,李白《公无渡河》中"黄河西来决昆仑,咆哮万里触龙门"的描写,与"千里黄河一壶收"在意境上高度契合,两段文字相隔千年,却共同捕捉到了黄河那种冲破万物的原始野性,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非常有趣。
4、当代诗人续写黄河新篇,2021年央视《黄河文化大会》节目中,选手曾以"九曲回肠天地动,一壶收尽古今愁"续写此句,将地理景观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,如今壶口瀑布旁立有石刻"黄河奇观",正是对这句民间诗句的官方认证。
5、旅行小贴士:最佳观赏期为春秋两季,春季"桃花汛"水量丰沛,秋季"壶口秋风"红叶映瀑,记得带防水外套,瀑布激起的"泥雨"会瞬间打湿全身,站在观景台上,才能真正体会"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"的震撼现场感。
相关问题解答
根据你的需求,我整理了4个与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相关的问答,风格偏向口语化,结合了网络资料和诗句背景,以下是具体内容:
1、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到底是哪首诗里的?全诗是啥?
这句诗其实出自明代诗人陈维崧的《渡黄河》,全诗是:
*“倒泻银河事有无,掀天浊浪只须臾,人间更有风涛险,翻说黄河是畏途。”
不过网上常把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单独拿出来说,可能是因为它形容壶口瀑布太贴切了——黄河奔涌到壶口突然收束,像被一壶装下,气势超震撼!
2、为啥说“一壶收”?壶口瀑布真有那么神奇吗?
真的!我去过壶口瀑布,站在边上腿都发软!黄河水本来宽几百米,到山西陕西交界处突然缩到20-30米,砸进深槽里,水雾冲天,声音像打雷,古人用“一壶收”简直神比喻——就像把整条黄河倒进一把壶里,水喷出来还自带“沸腾”特效!
3、除了这句诗,还有哪些描写壶口瀑布的名句?
那可多了!比如李白写的“黄河西来决昆仑,咆哮万里触龙门”(虽然不特指壶口,但气势很配),现代人更直接,天下黄河一壶收,奔腾到此尽低头”——后一句是网友加的,但超有画面感,感觉黄河到这儿都得认怂!
4、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能用来比喻啥?
哈哈,现在很多人拿来比喻“浓缩精华”!
- 形容一个人说话简短有力:“你这总结真是千里黄河一壶收啊!”
- 吐槽信息爆炸:“朋友圈刷屏?看我千里黄河一壶收,三句话讲完!”
(不过原诗本意是写自然奇观,咱现代人脑洞大,玩梗罢了~)
如果需要调整风格或补充细节,随时告诉我哦! (๑•̀ㅂ•́)و✧
本文来自作者[初双]投稿,不代表品方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opfang.cn/jyfx/202504-18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品方号的签约作者“初双”
本文概览:千里黄河一壶水出自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并不是出自诗歌,是一句俗语,用来感叹壶口瀑布景色壮阔,作者未知。黄河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黄河壶口瀑布,镶嵌在九曲黄河的一颗璀璨明珠,以其“激...
文章不错《千里黄河一壶水出自 千里黄河一壶收全诗》内容很有帮助